1、八卦米篩或黑色雨傘
為「避邪」之用,供新郎新娘上轎、下轎時遮於頭頂。
(新娘若有身孕宜改用黑色雨傘以免「流產」)。
2、轎斗圓或蘋果
以糯米磨成隻大糰的「湯圓」十二粒(每粒約一台斤),或蘋果十二粒。(女方只能收六粒)。
3、腿
半豬或後腿,供女方祭祀用。(女方只能收骨頭以外部份)。
4、全雞
一隻,供女方祭祀用。
5、鮮魚
一條,供女方祭祀用。
6、六項紅包禮
開門禮、舅仔禮、食佬禮、挽面禮、梳頭禮、袷裙禮。另外準備金額不同之紅包數包,以備不時之需。
7、豬腳麵線
又稱「打盤禮」,為新郎感謝丈母娘替 他養育老婆之恩。
8、紅蛋
若干顆,取偶數,好事成雙。女方收下後,須將紅蛋每二顆以紅紙包成一包,分送給男方接嫁人員各一包。
9、喜花
頭花(春仔花)一供女方女長輩插於頭上。
10、胸花
鮮花或海綿花、鍛帶花均可,插於胸前或腰部,男左女右,男方戴紅色,女方戴粉紅色。
11、捧花
宜搭配禮服及髮型、色系,以襯托整體美。
12、瓦片、烘爐、木炭或檀香、茉草
為「傳宗接代J之意,新娘下轎後入門前須跨過烘爐(內燃木炭或檀香、茉草)I再踩破瓦片,叫做「生炭」、「破瓦J。
13、蜜柑橘
二粒,用紅紙圈起來,拜轎用。
14、湯圓
男方祭紀時;新郎新娘進房後須吃「圓仔湯」(新娘圓仔)及分請親友、鄰居沾享喜氣。
15、八仙彩或紅布
掛於大廳正門上。
16、食新娘茶禮品
回贈「食新娘茶」親友之禮品,如手帕、香皂、皮包、內衣......等。公公為戒指
,婆婆為金簪。
17、喜幛
掛於洞房門上。
18、結婚證書及印章
觀禮用,備妥結婚證書二份及印章(男方主婚人、女方主婚人、證婚人、介紹人、新郎、新郎)。
19、鞭炮
四串,分別於出發迎親、迎娶回門、宴客開始、謝客各燃一串。
20、排炮
迎親前導車於出發時、到達女方家前、從女方出發時、到達男方家前及沿路各路口、橋頭均須燃放。
21、十二版帖(丈人帖、母舅帖)
新郎對未來的岳父母及舅父母不可用一般喜帖,依禮須親自呈送「十二版帖」邀請,以示尊重。
22、拉炮及噴彩
新郎、新娘進入宴客會場時,可增加現場氣氛。
23、喜糖、香菸
宴客完畢謝客用。
24、金炮燭香
新郎新郎拜堂祭祀用。
25、紅紙
洞房內所有的鏡子,須用紅紙蒙住,滿四個月始可拆卸。
26、車彩及絲帶
27、禮金簿
28、簽名綢
29、禮條
30、謝帖